2022年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建院七十周年。七十年来,几代学者兢兢业业、奋力拼搏,为保护文化遗产、探源中华文明、传播优秀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为了庆祝这一重要时刻,院各部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
2022年3月10日,院长办公会审议各部门提供的活动方案,考虑疫情因素,决定采取“线上+线下”的活动方式,一方面面向公众介绍建院七十年重要成果,科普考古和文物保护知识,另一方面宣传表彰有突出贡献的老专家和表现优秀的一线工作者,号召全院干部职工发扬优秀传统,凝心聚力,再创佳绩。
一、夏文化系列科普视频
4月8日至6月8日,河南省夏文化研究中心推出《考古寻夏:夏文化考古知识八讲》系列科普动漫。本系列作品共分8集,包括夏文化考古研究历史、夏文化定义、古史辨派对夏代历史的讨论、徐旭生与夏文化考古、安金槐与夏文化考古、1977年登封告成会议、夏商周断代工程与夏文化、夏文化考古重要发现等,用通俗的语言综合介绍了中国考古人的寻“夏”之旅、夏文化考古的基础知识点等内容。这是我院首次尝试夏文化科普宣传,系列动漫视频在“河南考古”微信微博同步推出,累计观看数量超过100万人次。
二、“我的考古故事”系列专家访谈8月15日至12月9日,院办公室、考古数字化技术研究室与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事业部联合推出系列退休老专家访谈。分别采访了郝本性、杨育彬、赵青云、孙新民、方燕明、曹桂岑、蔡全法、张志清等8位退休专家,每位专家讲述了自己的考古工作经历,并对年轻一代考古工作者提出建议和寄语。采访内容分别以音频和图文的形式在学习强国全国平台、大象新闻客户端、河南考古微信公众号、河南新闻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累计收听和阅读数量超过20万人次。其中采访音频合集于12月28日被“学习强国”听文化频道推荐到首页。本次系列采访的资料还将由考古数字化技术研究室继续深化整理,形成“口述河南考古史”并出版发行。
二、“考古.匠心”优秀技术人员宣传
9月2日至11月18日,河南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院办公室、考古数字化技术研究室及相关考古工地、工作站与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事业部联合推出“考古.匠心”系列短视频和图文,宣传考古发掘、文物修复与保护、科技考古、考古摄影等不同岗位的8位一线技术人员代表,包括蒋友鑫、王团结、李航、郭晓钟、迟铭、李彦桢、左二香、蔡小红等。一方面让公众更加全面的了解考古工作不同岗位的特点和工作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宣传起到鼓舞人心、团结队伍的作用。8期内容先后在河南新闻广播全媒体平台、河南考古官方微信微博平台同步推送,并全部登上学习强国平台,多篇内容被学习强国全国平台收录转发。
四、系列短视频作品
考古数字化技术研究室牵头,各部门于6月1日联合推出《追梦者 圆梦人——献给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建院七十周年》短视频,由少年儿童讲述他们对考古的认识,并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七十岁生日送上祝福。
12月14日,我院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推出建院七十周年特别制作《考古队之歌》MV作品。歌曲由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许智范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征得同意之后我们对歌词稍作修改,并请音乐家重新谱曲录制,最后制作成短视频作品。该作品在微信微博同步推出之后,得到《河南日报》多媒体平台的大力支持。微博话题“考古队之歌”“听考古队之歌”累计阅读人数超500万,视频播放量超10万次。
12月28日,各部门联合制作的建院七十年纪念片《我们.团结奋进的七十年》在院庆活动中推出,随后在官方微信微博平台发布。该纪念片充分运用历史档案资料和考古工地现场资料,多角度展示了我院七十年发展历程,以及在田野考古、学术研究、文物保护、科技考古、期刊出版、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同时邀请李伯谦、刘庆柱、王巍等知名专家和我院退休领导送上祝福和寄语,各考古工地也以不同形式发送祝福。这是我院推出的首部综合宣传视频,目前播放量已经接近1万次。
此外,各部门还配合大河报“一件事一辈子”系列活动,推出李素婷研究员专题报道《考古三十载 田野考古工地上的“铿锵玫瑰”》,配合联合顶端新闻推出李晓燕专题报道《90后“考古玫瑰”,从刮地层实习生到发掘现场负责人》、聂凡副研究员专题报道《在考古文物大省当文物摄影师》等短视频和图文内容,展示了不同岗位业务人员的风采。
五、“砥砺奋进七十年”影像展
9月26日上午,由办公室、资料信息中心、考古数字化技术研究室统筹组织,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事业部承办的“喜迎二十大·砥砺奋进七十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建院70周年影像展开幕式在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举行。本次展览旨在借助影像资料,讲述河南考古故事、传递河南考古精神价值、反映河南考古研究成果。郝本性、杨育彬、孙新民等退休领导在开幕式上分别回顾了我院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同时对下一个七十年表达美好祝愿。
河南日报客户端、凤凰新闻、河南卫视、大象新闻、顶端新闻、大河报等媒体平台报道了开幕式。影像展资料还制作成图册,通过不同方式向公众发放,进一步扩大展览影响。
六、七十年院史陈列展览
12月28日,资料信息中心牵头举办的“铲释中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史展”在院庆活动中开幕。本次展览通过历史档案资料、图片、出土文物、多媒体技术展示,多维度展现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七十年光辉历程和重要成果。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姜继鼎和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等作为首批观众参观了展览,并体验了虚拟考古活动。本次展览同时在顶端新闻客户端进行了线上直播观展活动,微博话题“一展阅尽河南考古七十年”阅读人数超200万,线上观众达5万人次。
时机成熟之后,该展览及虚拟考古体验活动将作为我院的一个公众展示平台向社会公众开放。
七、“河南考古巡礼”系列成果回顾
6月27日开始,顶端新闻开始推出专栏“河南考古70周年成果巡礼”,包括河南考古70年成果展、创作者说两个部分。其中“成果展”集中介绍历年来河南考古重要发现,“创作者说”为读者讲述的自己与河南考古的故事,以及对相关考古发现的认识。目前该栏目已经推出35条内容,累计阅读量超过16万人次。
八、系列学术成果
2020年以来,为迎接建院七十周年,我院共计出版考古报告、专著文集等各类著作26部。其中,《龙出漠北显华章》入选中原出版传媒集团评选的2020年度“豫版好书”,近日入选2022年度河南优秀出版奖之图书奖;《举箸观史:东周到汉代中原先民食谱研究》入选2020年中国历史学五部优秀著作。《璆琳琅玕》《三门峡庙底沟》《荥阳鲁庄墓地》分别荣获2021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三等奖。
九、七十周年院庆
12月28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建院七十周年院庆在郑州举办。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关强,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姜继鼎,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分别以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参加并发表讲话,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学部委员王巍线上致辞,河南省内地市考古机构、相关高校考古专业代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全体干部职工参加活动。
河南日报12月28日6-7版刊发刘海旺院长署名文章《团结奋进 逐梦扬帆新征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建院七十周年》。河南日报客户端、大象新闻、大河网、顶端新闻等对院庆活动进行了报道。
中国文物报12月30日6-7版刊发梁法伟副院长等署名的文章《中原与周边——中华文明的融合与发展》,系统介绍了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到历史时期中原与周边文化交流的考古发现。
考古数字化技术研究室于9月23日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拍摄合影,这是自1983年之后我院首次拍摄集体合影,具有特殊纪念意义。各部门联合设计的“建院七十周年纪念版知识宝盒”也已制作完成,将与建院七十年影像展图册、纪念版文创帆布包等一起,通过官方微博互动、直播互动、参与讲座活动等形式赠送给关注和支持河南文物考古事业的社会各界公众。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2022年又迎来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建院70周年。一百年科学发展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七十载风雨兼程笃行致远惟实励新。过去七十年,是老中青数代考古学者团结奋进的创业史。回望这一段历史,我们心潮澎湃,备受鼓舞;站在新的起点,我们不忘初心,信心满怀。
击水中流处,奋进正当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下,踔厉奋发,担当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在持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深化中国文明历史研究、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中作出新的河南贡献,争取在下一个七十年再创辉煌。
(作者|周立刚 审核|刘海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