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由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河南日报联合举办的“纪念河南考古百年”摄影比赛,经过投稿、初选、终选各环节,精选出17个获奖作品,现结果公布如下。
摄影一等奖作品名称
《郑州商城》曾晓敏
《宋陵风云》王羿
一等奖《郑州商城》
郑州,这座当代人眼中“火车拉来的城市”,实为底蕴深厚的文明古都。这座看似新兴的城市,其实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王朝——夏商王朝的旧都城。时光悠悠千余载,曾经的辉煌早已深埋黄土,直至考古发现将那段流逝的历史重现时,才还原了郑州的最初面容。——曾晓敏
一等奖《宋陵风云》
四季的宋陵有不同的美,一天的光影变化晕染着宋陵的厚重。每次去宋陵都想拍出不一样的片子,不想千篇一律。静下心用镜头捕捉文物之美是一件开心的事。——王羿
摄影二等奖作品名称
《考古征途》 程霞
《汗流浃背》 赵孟坤
《考古工作照》 曹金萍
《落日下的考古人》汪翔
二等奖《考古征途》
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刘庄遗址”,位于河南省鹤壁市大赉店镇刘庄村南,淇河北岸。在这次考古发掘中,发现一座石棺墓与众不同,特邀考古学家邹衡先生前来指导工作,邹衡先生主要从事商周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对商周考古工作有开拓之功。——程霞
二等奖《汗流浃背》
考古工地上的民工以中老年人为主,他们有的已经从事了大半生发掘工作,变成了认土的好手。民工老师们不惧寒暑、吃苦耐劳,是推进考古工作进展的重要力量。那天我把这个灰坑的线图画完,一抬头突然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汗流浃背。——赵孟坤
二等奖《考古工作照》
该组照片是2019年发掘开封市十三中明代官署遗址过程中的工作照。发掘时间正值炎热的6-8月份,发掘区又位于5米深的建筑基坑底部,四周不通风,发掘过程痛并快乐着,热爱考古的我们要勇往直前、要无所不能……——曹金萍
二等奖《落日下的考古人》
2014年,我参加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门峡大唐电厂基建考古发掘,每天工作节奏都很紧张,给遗迹拍照一般都是趁着傍晚时阴影较少、光线较好时进行,工作期间手机抓拍的一张现场美景。考古工地不只有黄土和风沙,还有夕阳和美景。——汪翔
摄影三等奖作品名称
《孤独的考古人》 刘多
《仰韶村遗址公园》陈旭
《斑驳岁月厚重河南》潘建勋
《美丽考古人》朱丽
《考古实践记》路云祥 陈明珠 周剑
《灵泉寺石窟》宋亚明
《考古匠》何凯
《佛隐佛现》李自豪
三等奖《孤独的考古人》
乌云重压下,寂寞的考古人依然在品味着属于自己的,也是属于前人的孤独。异于城市的喧嚣,却能依稀在脚下读懂曾经的故事。生于时代之后,却也走在时代之前——乌云下孤独的考古人。(2021年4月28日下午4点 地点:仰韶文化遗址考古发掘Ⅲ区)——刘多
三等奖《仰韶村遗址公园》
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800亩,预计投资总额2.3亿元至3.2亿元。以仰韶文化博物馆为依托,将发掘遗址点、文化层断面、窑洞展示区等景点串联起来,打造成一个集现代考古展示、科学研究、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陈旭
三等奖《斑驳岁月 厚重河南》
在历史的长河中河南一直是中国历史的见证者,有句话是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其实不夸张,石刻作品亦见证了历史的岁月并赋予河南历史厚重的痕迹。——潘建勋
三等奖《美丽考古人》
作为一名基层的考古绘图工作人员,虽然工作繁杂辛苦,但看到一件件文物的出土那种辛苦和劳累就化作了惊喜和满满的成就感,也为保护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而自豪!我非常热爱太阳底下的工作,我庆幸我是美丽的考古人,我愿把青春献给美好的考古事业!!!这是我从事考古工作学习中点滴有意义的图片,也是纪念和回忆。——朱丽
三等奖《考古实践记》
河南科技大学历史系在2020年6月组建暑期考古实践团队,遵循专业指导老师周剑博士的带领,分四批先后联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驻漯河、焦作、许昌、鹤壁、济源等地区的工作队,开展考古实践活动,主要进行出土遗物的室内整理、考古勘探、考古发掘等三项实践内容。学生们在现场积极参与挖探方、整理遗物、研究学习,共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集体生活。本次实践,让在校大学生们走出象牙塔,去触摸深埋于地表之下的真实历史,将教科书中的理论演绎为真切的考古纪实。同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考古经验,既能检验和验证过去的学习成果,也能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现实指引。学生们纷纷表示,校园外的生动画面弥补了纯粹课堂学习的不足,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实际,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获益颇丰。——路云祥、陈明珠、周剑
三等奖《灵泉寺石窟》
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是甲骨文和《周易》的发源地。龙安区位于安阳西南,全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保6处、市保3处。其中,灵泉寺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河朔第一古刹”,有北方“小龙门”之称。
2021年7月20日,河南省安阳市遭到暴雨狂袭。此次暴雨顺着河谷冲刷下来,洪水漫入文保单位的安防监控室、办公室等辅助用房,由于前期防汛应急准备措施得当,亦未对文物本体造成影响,石窟造像等均安然无恙。洪水退去后,龙安区文广体旅局文物科迅速开展文保单位受损情况的摸排、核查、评估、报损工作,指导文保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开始大规模的保洁清淤和设施维修行动。目前,灵泉寺石窟等处已经清理完毕。遂用相机记录下了恢复如初后的景象。——宋亚明
三等奖《考古匠》
夕阳西下,考古匠们沿着探方隔梁走出工地。参与这次殷墟遗址博物馆发掘的考古匠达300多人。他们很多人从父辈们开始,便参与殷墟考古工作。他们总说离不开殷墟,也许是“殷墟”离不开他们。殷墟科学考古发掘已有90多年,正因为有他们薪火相传,奋飞不辍的精神,才能逐渐揭开殷墟神秘面纱,展露世人,震惊世界!——何凯
三等奖《佛隐佛现》
暴雨无情,人有情。感谢河南文保人,你们守住了文物,也就守住了中华民族的血脉。这四张照片是今年洪水之前在郑州博物馆新馆里拍摄的,其中一个展窗玻璃上反射出另外一个佛像的影像,我立刻抓拍下了这“佛隐佛现”的瞬间。——李自豪
视频一等奖作品名称
《平凡的考古生活》蒋友鑫
几个刚踏上考古之路的青年考古人,用他们自己的语言,为大家讲述真实的考古生活——平凡但不枯燥,辛苦但充满快乐和希望。——蒋友鑫
视频二等奖作品名称
《考古之子》刘思镯 周要港
这是我们的故事——短暂而绚丽。2017年,夏末。安阳师范学院2015级考古班的全体同学——即最好的我们,开始了第一次的集体考古实习。对于踏上考古征程的人,第一次考古实习,是永生难忘的。在洹北商城,我们从浇水、刮面开始,划线,拍照,绘图,一步一步地,使原本只存于书本上的各种遗迹不断揭露在我们面前,各种遗物跳脱在我们手中——这是非常令人满足和感动的。视频不仅记录了我们四个月以来的学习和工作,见证了我们的时光和成长,而且也记录了我们所有人最开始的模样。——刘思镯 周要港
视频三等奖作品名称
《鼎定·中原》潘建勋
这个作品取名为《鼎定·中原》寓意为中国之中有国之重器,国之重器乃为鼎,得鼎者得中原,得中原者方可问鼎中原!——潘建勋
摄影、视频一等奖
获奖证书+考古手铲+手提袋+笔记本
摄影、视频二等奖
获奖证书+手提袋+笔记本
摄影、视频三等奖
获奖证书+手提袋